服务您是我们的荣幸
1、禁止发布与板块不相关内容。2、提交作业务必注明课程名称及第几节课程作业并且提交到课程作业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2vre5.html?tj=1
有些人注定是盖棺都无法论定的,例如李光耀。一个弹丸小国的领导人,竟然有如此的影响力,可能没有第二位了吧。李光耀已经是新加坡的同义词。对东方来说,他是西方的桥头堡;对于西方来说,他又是亚洲儒家价值观的顽固提倡者。他是毛泽东同时代的人,由他所引起的争议持久不衰。在可见的未来,由于中国因素的加入,即便他寿终正寝了,有关他的争论还会进一步扩大。
他到底是独裁者,还是现代文明新加坡的缔造者、东方价值观的捍卫者?这个真应该留给历史以及新加坡人自己论定。我更倾向认为他是一名“家长”——新加坡的家长。在过去半个世纪几乎把家长制等同于独裁制的西方看来,他一直在夹缝中游刃有余。而作为一名“家长”,他确实带领新加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关于新加坡我也写过不少文章,今天我不准备就新加坡政治、经济和文化长篇大论,我想谈一下作为“家长”的李光耀。
这个比较容易谈,因为我也是“家长”,只不过是我自己儿子的家长。当西方人反对“家长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东方社会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中,“家长”才是我们的庇护者,是无私为我们某福利的。作为家长,我会为自己的家庭与子女计划最美好、最适合他们的未来,例如我会送他们到海外留学,让他们在海外定居,而且让他们接受英语文化教育……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李光耀执政后对新加坡官方语言的选择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华人占了75%,其他是马来人、印度人,1965年独立后,面临官方语言的选择。按照惯例,无疑应该抛弃马来语而选择使用人口最多的华语,但李光耀却在审时度势后,力推英文上位,最终确立了英文为新加坡的政府用语。要知道,他要不是一个强势的大家长,是怎么也做不到的。新加坡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当局都没有宣布英文为官方使用语言,反而是英国撤走后,李光耀做到了。
李光耀有他的理由,夹缝中(马来西亚、印度、中国与西方之间)生存的200多万人口的小国,必须得与当时的主流世界接轨,而要避免沦落到周围大国的附庸,而当时主导世界的无疑是英、美两国。马来语不能选择,因为只占人口少数,75%的汉语也不能选,一是会遭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反对,二是可能陷入对中国的依附。当时的北京,还一直试图在东南亚国家发动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革命。
也只有“家长”李光耀才能做到对一个国家的语言制定硬性规定,这一点有如另外一位“家长”毛泽东执政后推广普通话。现在回头看,李光耀做出的这一选择,恐怕比任何政治制度都更决定了后来50年新加坡的发展之路。1965年后,那些推广华语运动的新加坡华裔积极分子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不过,当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并号召中国人向新加坡学习时,那些鼓噪华语优先的人士才意识到,如果当初新加坡选择了华文,新加坡可能不会那么方便和快捷的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也就不会反过来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
这就是围绕家长李光耀“独裁”最激烈的争论之一,在说到他的做法时,他说,“有人说我处处干涉人民的个人生活,没错,假如我不这样做的话,新加坡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今天的成就确实可以傲视亚洲诸国。这位家长当初选择英语作为官方用语,还同时做了另外一件事——保留东方价值观,甚至有意抵制西方以自由和民主选举为主的自由主义价值观。
按说,语言是价值观的载体,一个人从小接受英语教育,长大后几乎不可能还保留东方的那些价值观,有些东方很重要的价值观例如“孝顺”在英语词汇中几乎是微不足道甚至可有可无的。当李光耀选择了英语作为新加坡官方语言后,他做的第二件干涉人民生活的事就是鼓励双语(主要是华语)教育,并特地到美国、台湾等地请唐德刚、余英时、杜维明等七位融汇儒学与西学的大家到新加坡,把儒家经典与传统文化翻译成英文,编写进中小学英文课本中。
部分保留英国殖民当局留下的制度框架,同时抵制西方民主的价值观念,一直是李光耀的两手抓。但就我看来看去,李光耀强调的东方价值观其实一直并没有被他系统地说清楚过,他自己强调的主要是“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爱、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按说还真和政治制度扯不上太大关系,可恰恰就反应在新加坡的政治上:李光耀按照宪法下台后,经过一代领导人的过渡,“有爱”的儿子李显龙顺利接班,政权是在李家“有序”进行的,过渡性的人物也清楚“君臣有义”的道理,很“有信”地告老还乡,还位给已经长大的“李二代”……
这一切对于不了解“五伦”深意的西方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但我几次到新加坡同当地人交谈后,发现大多数新加坡人对此并无明显反感。可能迄今为止,他们还认为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都是好“家长”吧。而且,相比我们曾经有过的好家长“父亲般”的毛泽东,以及当今北朝鲜的几位金家“家长”,李光耀堪称无与伦比的完美啊。
如果我们回到1965年突然独立的新加坡,李光耀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我认为也许真的没有,“家长”李光耀帮新加坡人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时过境迁,老家长也会退休会老去会死亡,新加坡同李光耀这位家长无法分开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今天的新加坡的反对党也渐渐坐大,我认为总有一天可能会有更多民众要求更公正公平的选举。当然,这个不应该是国际社会来决定的,而是全部通晓英语,对外面消息和资讯都相当清楚的新加坡人来决定。
我反而关心的是,这些年,中国有那么多人鼓噪新加坡模式,他们知道新加坡模式其实是一位“家长”奠定,并与之一生相伴的吗?也许,你需要的不是新加坡模式,而是新加坡这样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长”,可是,从中国面积、人口、国民素质以及世界格局等等来看,有多少人相信中国还可能出现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长”?一个民族与国家在民众素质较低的幼年时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家长”都有可能,中国也出现过家长式的毛泽东,但沧海桑田,当今世界还有可能出现“家长”吗?
李光耀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大家长吧,没有李光耀这样的“家长”,新加坡模式何去何从?中国又向何处去?
杨恒均 2015年3月23日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2vre5.html?tj=1
有些人注定是盖棺都无法论定的,例如李光耀。一个弹丸小国的领导人,竟然有如此的影响力,可能没有第二位了吧。李光耀已经是新加坡的同义词。对东方来说,他是西方的桥头堡;对于西方来说,他又是亚洲儒家价值观的顽固提倡者。他是毛泽东同时代的人,由他所引起的争议持久不衰。在可见的未来,由于中国因素的加入,即便他寿终正寝了,有关他的争论还会进一步扩大。
他到底是独裁者,还是现代文明新加坡的缔造者、东方价值观的捍卫者?这个真应该留给历史以及新加坡人自己论定。我更倾向认为他是一名“家长”——新加坡的家长。在过去半个世纪几乎把家长制等同于独裁制的西方看来,他一直在夹缝中游刃有余。而作为一名“家长”,他确实带领新加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关于新加坡我也写过不少文章,今天我不准备就新加坡政治、经济和文化长篇大论,我想谈一下作为“家长”的李光耀。
这个比较容易谈,因为我也是“家长”,只不过是我自己儿子的家长。当西方人反对“家长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东方社会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中,“家长”才是我们的庇护者,是无私为我们某福利的。作为家长,我会为自己的家庭与子女计划最美好、最适合他们的未来,例如我会送他们到海外留学,让他们在海外定居,而且让他们接受英语文化教育……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李光耀执政后对新加坡官方语言的选择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华人占了75%,其他是马来人、印度人,1965年独立后,面临官方语言的选择。按照惯例,无疑应该抛弃马来语而选择使用人口最多的华语,但李光耀却在审时度势后,力推英文上位,最终确立了英文为新加坡的政府用语。要知道,他要不是一个强势的大家长,是怎么也做不到的。新加坡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当局都没有宣布英文为官方使用语言,反而是英国撤走后,李光耀做到了。
李光耀有他的理由,夹缝中(马来西亚、印度、中国与西方之间)生存的200多万人口的小国,必须得与当时的主流世界接轨,而要避免沦落到周围大国的附庸,而当时主导世界的无疑是英、美两国。马来语不能选择,因为只占人口少数,75%的汉语也不能选,一是会遭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反对,二是可能陷入对中国的依附。当时的北京,还一直试图在东南亚国家发动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革命。
也只有“家长”李光耀才能做到对一个国家的语言制定硬性规定,这一点有如另外一位“家长”毛泽东执政后推广普通话。现在回头看,李光耀做出的这一选择,恐怕比任何政治制度都更决定了后来50年新加坡的发展之路。1965年后,那些推广华语运动的新加坡华裔积极分子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不过,当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并号召中国人向新加坡学习时,那些鼓噪华语优先的人士才意识到,如果当初新加坡选择了华文,新加坡可能不会那么方便和快捷的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也就不会反过来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
这就是围绕家长李光耀“独裁”最激烈的争论之一,在说到他的做法时,他说,“有人说我处处干涉人民的个人生活,没错,假如我不这样做的话,新加坡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今天的成就确实可以傲视亚洲诸国。这位家长当初选择英语作为官方用语,还同时做了另外一件事——保留东方价值观,甚至有意抵制西方以自由和民主选举为主的自由主义价值观。
按说,语言是价值观的载体,一个人从小接受英语教育,长大后几乎不可能还保留东方的那些价值观,有些东方很重要的价值观例如“孝顺”在英语词汇中几乎是微不足道甚至可有可无的。当李光耀选择了英语作为新加坡官方语言后,他做的第二件干涉人民生活的事就是鼓励双语(主要是华语)教育,并特地到美国、台湾等地请唐德刚、余英时、杜维明等七位融汇儒学与西学的大家到新加坡,把儒家经典与传统文化翻译成英文,编写进中小学英文课本中。
部分保留英国殖民当局留下的制度框架,同时抵制西方民主的价值观念,一直是李光耀的两手抓。但就我看来看去,李光耀强调的东方价值观其实一直并没有被他系统地说清楚过,他自己强调的主要是“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爱、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按说还真和政治制度扯不上太大关系,可恰恰就反应在新加坡的政治上:李光耀按照宪法下台后,经过一代领导人的过渡,“有爱”的儿子李显龙顺利接班,政权是在李家“有序”进行的,过渡性的人物也清楚“君臣有义”的道理,很“有信”地告老还乡,还位给已经长大的“李二代”……
这一切对于不了解“五伦”深意的西方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但我几次到新加坡同当地人交谈后,发现大多数新加坡人对此并无明显反感。可能迄今为止,他们还认为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都是好“家长”吧。而且,相比我们曾经有过的好家长“父亲般”的毛泽东,以及当今北朝鲜的几位金家“家长”,李光耀堪称无与伦比的完美啊。
如果我们回到1965年突然独立的新加坡,李光耀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我认为也许真的没有,“家长”李光耀帮新加坡人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时过境迁,老家长也会退休会老去会死亡,新加坡同李光耀这位家长无法分开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今天的新加坡的反对党也渐渐坐大,我认为总有一天可能会有更多民众要求更公正公平的选举。当然,这个不应该是国际社会来决定的,而是全部通晓英语,对外面消息和资讯都相当清楚的新加坡人来决定。
我反而关心的是,这些年,中国有那么多人鼓噪新加坡模式,他们知道新加坡模式其实是一位“家长”奠定,并与之一生相伴的吗?也许,你需要的不是新加坡模式,而是新加坡这样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长”,可是,从中国面积、人口、国民素质以及世界格局等等来看,有多少人相信中国还可能出现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长”?一个民族与国家在民众素质较低的幼年时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家长”都有可能,中国也出现过家长式的毛泽东,但沧海桑田,当今世界还有可能出现“家长”吗?
李光耀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大家长吧,没有李光耀这样的“家长”,新加坡模式何去何从?中国又向何处去?
杨恒均 2015年3月23日
评分